人文社科教研室“讲听、讲评”主题教研活动

——“三科交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文社科教研室以“中学政史地学科核心素养交融”为主题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从未落下,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前进;时隔一个月,2020年7月2日,我们在科技楼308大文组会议室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三次“讲听、讲评”教研活动。

本次做教学实践研究的为高一地理备课组长蔡少简老师,蔡少简老师以中图版(2019)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课做教学实践。关于未来20年后,你有想过世界是什么样子吗?蔡老师以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播放的纪录片《我们期望的未来》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对当下、对未来的思考与憧憬,从而引入正题。虽然课件损坏无法打开,但蔡老师从容不迫,冷静应对,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充分的准备,从人地关系的演变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以小见大,在问题的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浅出,完美地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本次会议由地理组丁建强老师主持,主评人为兰吉超老师,兰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蔡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把控程度,虽然从教学模式上未能突破传统课堂,但从课堂内容来看,紧扣主题,各环节的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三科交融的核心素养。例如: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解读中体现了公众参与的政治核心素养,对人地关系的介绍中,举例“八大环境公害事件”历史事件,也较好地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最后在引导学生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时更是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关于“三科交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兰吉超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我们是否可以以某一具体事件为例,例如最近的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事件,从政史地三科角度解读,以小讲座的形式展开,改变传统面面俱到的知识覆盖课堂。兰老师的精彩点评让在场的老师获益匪浅。

随后,吴海山、杜启云、蔡春丁、柯志阳等老师纷纷发言,对此次教学实践都给予了肯定,并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提出了个人建议。吴海山老师认为,蔡老师对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演变讲解时,很好地体现了历史时空观念,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举出一些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例如,农业文明时期,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可能会让历史感更饱满,融合更巧妙,大家积极精彩的点评将本次教研活动推向高潮。

最后,由桂立成主任进行了总结,梳理了课程的选择、实施、成果等步骤,并且对后阶段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为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教学是一场经历过无数次彩排的表演,讲台即舞台,学科不同,视角就不同,那么所诠释所演绎的角色不尽相同,正是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探讨活动,在大家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更多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与灵感,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你的鲜花装饰了我的窗子,我的光芒照亮你的前路。


【撰稿】:大文科组 邢芸芸、陈金

【审稿】:大文科组 桂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