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能见到度】核心素养如何培育?理论有点深奥!直到遇见他,我才找到了答案


基础课+科研课题研究+跨学科专项~~这是一个中学老师的未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华二黄中教师应有的追求!今天,我们从开设选修课,带领社团开始!从带领1-2个小课题研究开始。


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历史老师,没有荣誉称号、没有著书立言,唯一让他引以为豪的就是那间陪伴了近30年不曾离开过的学科教室。然而,正因为有幸认识了他,才让我明白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培养。



他,就是美国新泽西州Greely高中的历史教师Mr.Zambernardi,大家都喜欢称他为“Z先生”(上图为他所在的学校)。



“Z先生”已有32年教龄,在Greely高中任教29年。目前,他教着三门课程:一是AP历史,每周15节,每班学生10人到20人不等;二是研究性学习,每位申报的学生将自主确定项目主题,经历长达一年的深度研究,期间双向预约进行一对一指导,这类学生人数15名;三是跨学科更加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这门课程为选修,常常与人文、艺术教师合作上课。三门加在一起,“Z先生”每学年所教的学生总数达到150人。


怎么样,一听到这个数字,已经让您唏嘘不已了吧?这还只是个背景铺垫。如果仅仅是一个周而复始地在“迎来送往”中完成知识传送的教师,那还不足为奇。让人震撼的就是陪伴了这个“快乐老头”29年的历史学科教室,任何一个走进他教室的人,都会强烈呼吸到一种热爱的气息,都会呈现一种不必言传就可完全想象其课堂情形的“画面感”。


来,这就随我的镜头“走”一圈吧——


暖记忆



图一轻轻推开教室门,立刻会被门两侧及门背后的满目卡片所吸引,这些卡片有的已经泛黄,有的则是崭新刚贴上去的。Z先生说,“与我接触的学生很多,他们常常会告诉我很时髦的幽默段子、流行语或者自己遇到的生活趣事。每次他们走后,我就把这些桥段记在卡片上,并写上这个学生的名字和时间、班级。孩子就是孩子(这6个字是在访谈中反复使用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我可以永远保鲜”


图二由于记录的卡片太多,很多贴不上的卡片被有条不紊地安置在讲台边等待着墙面更新时段的到来。



图三:紧挨着教室门的一面墙是Z先生的记忆长廊,每一届学生的照片、孩子们送来的礼物、一个个有故事的小物件以及从家里搬来的各种可供学生随时翻阅的书籍构成了“小型年代博物馆”,这是一个珍藏记忆的地方。Z先生向我们介绍每一个物品故事的神情是如此动人,仿佛又勾起了往事,历史的胶片在眼前滚动播放。


一张张看似随手但又非常有心的记录卡和记忆长廊,一方面能够让这位老教师常常拥有与孩子们同频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又给“流水”的学生一方同伴交往的空间,或许他们之间从没有谋面,但可以从学长的话语中获取情趣与流通情感;另外,它还是一个有温度的记忆墙,让无论是什么心情走进教室的每个人瞬间感受到温暖和亲切,可以起到一定的情绪调节之功效。与此同时,由这些记忆片段营造出的氛围也让教师不断在确信自己的选择,坚定“当教师的意义”。


时空观念



图四、五在教室门和记忆墙的对面是一长排看得见美丽风景的窗户,方方正正的窗框将户外四季更替的风景自然划分为一幅幅油画。Z先生把这面长长的窗户设计成历史时间轴,覆盖了三年AP历史课程所要经历的年代。最有趣的是他还特别在两个年代之间贴上了一张小卡片“we are here”,表示“我们目前正学到这里”。随着学习进程,这张小卡片的位置会移动。


图六与窗户上的时间轴遥相呼应的是教室门顶部的另一个“精心安排”——滴滴答答工作着的时钟,更巧妙的是时钟右下角也贴着一张小卡片“NOW”。


当身处Z先生教室中央发现门窗之间的呼应关系时,我非常激动。没有任何一句空洞的说教,却用无声的教室诉说着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一边是静止的时间轴加上动态的教学进程,另一边是正在流淌的现实时间加上静止而永远的“现在”。动静之间连接起了过去-现在-未来,让人油然而生感触,那些过去仿佛依然在眼前,正在经历的现在又终将成为过去,这就是历史的价值与魅力。


动人心魄

图七、八:最最动人心魄的是这两张。看到“墙上的壁画”了吗?它源自于Z先生12年前的突发奇想:“能不能在我这教室的后墙上画一幅世界名画《思想者的盛宴》呢?”有意思的是,Z先生只在墙壁上勾了一个白色底框,圈出作品的大小范围,然后就“授权”给对历史、对作画感兴趣的学生在研究那个画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墙面作画。这幅大壁画周围的“小局部”都是孩子们正式画前的草稿,而正式的画则是由一届届学生一点点进展的,画中所有思想者人物都是老师上课时涉及过的,学生们说,每次作画时老师的讲课总是历历在目。

Z先生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们,“这些画与成绩无关、与评价无关,只与兴趣有关。原作画家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这幅经典,我原以为学生们的临摹很简单,只需要一年就可以完成的,后来过了5年也没有画完;于是,我又期待10年总可以完成了吧,结果到今天为止已过去了整整12年,依然没有完成;于是,我又期待等到我退休前应该可以完成吧?直到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也许到我去世都无法真正完成它,因为这将是一幅永远的未完成作品。但是,有意思的是,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却已经完成了,因为他们看见了自己在成长,他们知道自己和作品一样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才美。如今,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看着这幅永远不会完成的作品我感到无比幸福!”


多美好呀!那一刻我在想,实际上这个老师在教真正的“历史”——历史就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创造出来的。等到他退休、他去世,这个老师和一届届学生以及在这间教室里共同创作的壁画就成为就成为至高无上的历史呀!而这样的创造过程让教师自身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成长,他甚至从一个个学生身上受到教育,并慢慢领悟,不断接近学科与教育的本质——原来我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要完成这幅作品,而是要让这份经历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养料。这位历史老师极普通,却让我真正懂得了师德境界、育人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细节带来温度



细节一:在“铁打的教室流水的学生”状态下,如何让150位选择不同课程的学生实现作业分拣。Z先生设计了这些价廉物美的小盒,批改完的请拿走,递交作业入小盒,需要预约的做标记等井井有条,不用教师多费口舌就能保障作业自觉有序的流转。



细节二:看似凌乱的讲台上堆满了物品,在信息储备区,Z先生特意在面向学生的角度贴上了一句话“信息不等于知识”;在字典借阅区又不忘覆盖上一张小条“你的机会就在这里”。



细节三:在每一周的每一天用不同颜色的笔注上自己的课程及重要提醒,上完一周划去一周,感觉好有成就感是不是?



细节四:一张题为《神秘教授》的旧剪报出现在窗台一侧与壁画交接的角落里,虽然隐蔽得很好,但掉了贴、贴上掉的反复粘贴的痕迹引起了我的好奇。当我翻译完这篇文字,隐隐感觉这就是Z先生追求的境界,“神秘教授眺望窗外,在沉思中等待学生们自己安静下来;之后,又在突然回身中以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打破学生的平静,然后听着学生的热烈讨论,神秘教授又转向窗外等待下一个安静的到来……


几乎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件看似普通,却又有点故事的物品。Z先生送我们出门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说,“其实,教室就是最好的教学工具!


虽然Z先生不会正面给出“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培育”等答案,但从他的言语和弥漫在教室空间中的气息便可以体会他对素养的理解:


1.核心素养的萃取是一次凝练与结晶的过程,其间依靠的是专家的智慧;而核心素养的培育则是一次次融化与弥漫的过程,它不止于理解几个关键词,更在于每一个教师“化”在自己的经历、经验、教学方式,甚至是身体力行的生命姿态中去完成的个性化诠释。


2.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师生相长的过程。不要只是单向地认为教师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另一方面,学生也在用他们的行为表现、反馈信号不断拷问、锤炼、深化和砥砺老师自身的核心素养。


3.你追求什么,就一定会影响到你的学生也追求什么;当你用自己的生命去体悟什么是核心素养的时候,你就已经给了孩子们最重要的东西。


4.说到底,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为了让每一位教师自身成为最美好的课程。


【作者:沈祖芸

【转载:教育能见到度】